来自桦甸市农业农村局的消息:2021年,桦甸肉牛饲养量达到20.3万头,同比增长31.8%。
桦甸市发展肉牛产业历史悠久,民众养殖基础深厚。“十三五”期间,桦甸市委、市政府积极策动肉牛产业转型发展,实施项目拉动、市场推动发展战略,当地肉牛产业企稳回升。2020年,桦甸肉牛养殖量低谷以来首次突破10万头。

2021年,桦甸市抢抓全省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机遇,通过高站位深谋划、上项目延链条、育龙头树品牌、优服务强保障等系列举措,努力走出一条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当年,桦甸市集中开工建设万头以上肉牛产业项目1个、千头以上肉牛产业项目6个;推出18款惠牧产品,累计为5500余户养殖户发放贷款4.24亿元;发展万头以上肉牛乡镇7个、万头以上肉牛村1个、千头以上肉牛村36个。
肉牛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零星化到规模化转变的背后,是桦甸当地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的明显提升。桦甸市围绕本地役牛与“西门塔尔”“安格斯”三元杂交改良,充分发挥“一区、一品、一牌、一标识”优势,加快“桦牛”种牛研发繁育基地建设;在防疫上,重点强化免疫无口蹄疫区运行管理,健全完善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应急管理四大体系,推动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肉牛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强力引领。去年,桦甸市先后出台《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等多项规划政策,组建了“肉牛办”和7个专项工作组,着力加强政银联动,推动肉牛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桦甸市财政局对新(扩)建规模肉牛养殖场按不同档次给予本级财政一次性资金补助,最高可补助60万元;省农业担保公司、各银行和保险经办机构对投保6月龄以上肉牛养殖场(户)给予政策性保费补贴,农户自交保费20%,其余80%由中央、省、县级财政按比例予以补贴。
伴随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桦甸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饲料化利用秸秆42.2万吨,利用率达到42.16%。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丁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