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供应事关市民的“菜篮子”安全。高楼养猪这几年异常火爆,是广州养猪行业转型升级的新现象。2022年2月22日,最新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广东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提出,“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广东生猪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也就是说,广东人餐桌上的猪肉,7成以上要由自己提供。记者连日来走访广州和广州周边多家现代化养猪场发现,广州养猪业也进入“高精尖”时代,高楼养猪就就是一个新趋势,猪在这里不仅可以吹空调,享受恒温环境,通过高楼养猪,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大幅提高规模养养殖水平,并减轻生猪被传染非洲猪瘟等疫病的风险。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高楼养猪模式将是今后生猪养殖行业的大势所趋,通过这种技术的推广,广州市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将大大提高,今后规模养殖的比例将达到90%以上,而广州市的生猪自给率也将在未来两年内提高70%以上,实现广州生猪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确保市民吃上质量放心、价格稳定的猪肉。
猪肉价格跌破10元/斤养殖部纷纷“傍大户”
近期,猪肉价格持续回落。目前,市场上猪肉价格已经跌到只有十多元每斤,相比两年前的30元每斤,价格可谓降到谷底。
广州市从化区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王韩生告诉记者,猪肉价格大幅回落,主要是因为生猪出栏量的增加。目前,生猪饲料玉米和豆粨的价格都还在往上涨,玉米价格已经达到4000多元/吨,豆粨的价格更是达到8000元/吨,而一头生猪每天一般要吃5斤饲料。如果养殖户完全使用饲料来养殖,一头猪大约要亏损300-400元。“除非农户家中种田,可以从拿田间的青料来喂猪,否则肯定不保本。”

从化北欧农场猪场就像一个花园农庄。
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对于市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目前不论是猪排骨、上肉、猪手,价格逗比两年前下降了5成以上。“现在吃猪肉是很划算的,排骨、助手、猪杂都很便宜,大家都可以变着花样吃猪肉做成的美味,对市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在猪肉价格探底的情况下,不少散养户找到王韩生,希望作为会长的他能帮忙想想办法。王韩生养猪40年,他有自己的渠道。他建议散养户去“傍大户“——找到那些规模化养殖企业,按照他们的养殖标准,将自己散养的猪达到出栏标准后卖给他们。”以后规模化、绿色养猪将是大势所趋,将来可能市场上90%的猪肉都将是由规模化养殖企业来提供。“
而这些小养猪户所”傍大“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无一例外都在才会用一种新式养猪方式——高楼养猪。

北欧农村的高楼猪舍
“二师兄”住进高层别墅上下坐电梯
走进广州市从化区旗杆镇的北欧农场,就好像进入一个绿色花园,几栋白色的4层楼房周围是是碧波荡漾的池塘,池塘周围则是鲜花盛开的果园。徜徉在猪场周围,却完全闻不到猪的味道。如果不经人提醒,你很难想到,几栋别墅一般的白色楼房,竟然是猪舍。
农场高级顾问凌霄德告诉记者,这个占地1000亩的现代化猪场于2021年建成,目前生猪年出栏量已经达到了5万头,达产后可扩大到10万头,在1000亩占地面积中,光果园就占了700亩。
与一般的养猪方式不同,北欧农场的生猪全部是在高楼里养猪出来的,这些猪,全部是住在别墅里的,上下楼都要坐电梯。为了防控非洲猪瘟,所有外来人员都不能进入猪场。养猪人员吃、住都在猪场。所有的猪场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大厅内,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猪舍的状况。
“一头猪每天吃6斤饲料。猪每天吃了多少料,什么时候吃的,都可以通过电脑精准计算、控制。通过大数据计算,我们既能节约饲料,还能通过进食量判断猪有没有生病。”

凌霄德向记者介绍猪场有关情况
说起这个花园猪场,凌霄德格外自豪。他告诉记者,猪场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生产区330亩,果园地约700亩),猪舍面积8.6万平方米,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重点项目,于2021年2月建成投产。该猪场还是无疫区供港澳优质农产品基地。采用“自繁自养”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配种-产崽-育肥-出栏全过程均由企业独立完成,并建有配种(公猪)舍1栋、母猪舍2栋、育肥舍7栋,后备猪舍1栋。目前存栏母猪约5000头、公猪130头,仔(肉)猪40000头(大部分为外地转运),2021年已出栏1.3万头,预计2022年可出栏8.5万头(从出生到出栏周期大概为180天,每年约2.3胎,每胎13头),达产后年出栏量约10万头。
凌霄德从事养猪行业已经有30多年,在他看来,以前养猪给人的感觉就是臭气熏天,污染环境。但如今,广州市养猪行业已经全面进入“高精尖”发展模式,养猪行业已经成为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他说,高楼养猪三大好处,第一,节约土地。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高楼养猪模式,楼层普遍在2-4层,5-6层的也有,最高的已经达到17层。如果按照过去的平房养猪模式,1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大约需要300亩占地面积。而如今,10万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通过高楼养猪模式,占地面积也不过300亩,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整整提高了10倍。
第二,最大限度防止非洲猪瘟等疫病。“非洲猪瘟传播非常快,一旦发现,基本上死亡率100%。所以,我们的养猪场采取的所有防疫措施和环保措施,都是为了防止非洲猪瘟。”他说,猪如果长期生活在地面上,病毒很容易传播。一旦猪场发现非洲猪瘟,防控起来难度很大。而通过高楼养猪,每层楼都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并且,所有的猪舍之间都隔开,可以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第三,可以规模化使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减少人工。猪场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生猪繁育、饲养等环节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在生猪饲养方面,通过智能化环境控制、智能管理等系统,为生猪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让猪少打针、少吃药,减少乃至消除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确保生猪饲养全过程的品质稳定和效益提升(每头母猪每年断奶崽28头,比一般养殖场高出6-8头)。在技术推广方面,通过建设科技展示中心和参观通道,实现访客零接触、零传染的参观生猪养殖过程,着力推广智能化生态养殖和科学防控技术。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猪粪无害化处理,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猪场年产粪污约1万吨,采取微生物除臭+干清粪+污水发酵循环用水(零排放)模式,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养殖场自用(猪沼菜、猪沼林、猪沼果),剩余用于周边农田土壤改良,现已改良农田约7000亩。而管理这近5万头生猪,一共只投入了40多名工作人员,平均下来,每名工作人员要管理1000多头猪。而这在传统的养猪模式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猪舍最高17楼 广州养猪业也进入“高精尖”时代
在北欧养猪场,记者见到了到养猪场进行日常巡查的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王波,他动员凌霄德为猪场申报国家无非洲猪瘟养殖区。“过去一年,广州就涌现出了多家高楼养猪项目,高楼养猪项目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了。这种集约化利用土地的模式也是今后养猪行业大势所趋。”王波说。
记者随后走访了广州市多家”高楼养猪“养猪场后发现,正如王波所说,广州很多养猪场都已经尝到了“高楼养猪”的甜头,纷纷将”二师兄“请上楼。
位于增城的广州金农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产业基地也从两年前开始尝试”高楼养猪“模式,目前已经十分成熟。记者近日在该养猪基地看到,不少生猪生活在几栋大约10层楼高的崭新的楼房中。整个猪场干净整洁,鸟语花香,看起来就像一个花园牧场。
广州金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蒙小云介绍说,该基地目前存栏7000母猪,总存栏生猪70000头。2022年7月将100%投入运营,总投资超过13亿元。届时,猪场每年预计出栏生猪30万头。该基地致力打造具有“楼房集约化养殖、生态环保、循环农业种养结合、美丽牧场”特色的高标准生猪生态养殖基地。“楼房养殖比传统养猪更加集约化,管理更加精细化,与同等规模平层猪场相比,用地仅需其1/10左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