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网 - 养殖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焦点新闻 | 综述评论 | 企业动态 | 致富经 | 养猪动态 | 养禽动态 | 养牛动态 | 养羊动态 | 水产动态 | 特养动态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特养动态 > 泉港: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L.biz | 商业搜索

泉港: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aooqoo.com   时间: 2024-02-24  浏览次数:25

东南网4月21日讯(通讯员 连世勇 本网记者 黄雨昕)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行政村,也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先后获评农业部“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3月疫情发生以来,惠屿村不仅在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中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获评泉港区首批“无疫村”称号,同时也为“最美海岛”复工复产“邻”聚人心民力。据了解,长期以来,惠屿村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构建以“两区一带”(便民服务区、休闲服务区、观光服务带)为中心的“聚合型+串联型”特色海岛模式,为“最美渔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邻里“办”,协调破解海带晾晒难题

作为泉州市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惠屿全村近75%的渔民从事海带养殖,规模达10000多亩。每年3—5月是海带的收割季节,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村里养殖户聘用的工人无法外出晾晒海带,随着时间推移和天气日渐升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近37万条的海带将腐烂在海里,损失难以估量。

得知这一情况,惠屿村“党建+”邻里中心主动作为、积极协调,事先协调工人、运输人员、车辆等信息,提前发送至晾晒场地所在镇村;此外,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情况下,对运输车辆发放通行证,检查运输司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同时恢复生产秩序。经多方努力,海带得以及时晾晒,挽回损失约500多万斤,价值4000多万元。

邻里“帮”,共商破解海蛎品质难题

惠屿村的海蛎养殖共800亩,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攀升,传统海蛎个体小型化、生产速度慢、出肉率低等问题不断呈现,养殖效益逐渐下降,亟须更新养殖品种。

去年,惠屿村“党建+”邻里中心向多方咨询该问题,并开展市场调研,发现惠屿海域“二类水质+水下10米+水流流速缓+海水微生物丰富”的环境特别适合三倍体海蛎的生长。该品种具有个体大、生产快、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势,可以满足市场对大规格、高品质的海蛎需求。全区解封后,“党建+”邻里中心立即联系有意愿的试点养殖户,共引进十余亩三倍体海蛎进行育苗,据了解,届时,每亩产值可比传统海蛎翻一番,年产值将达到1000多万元。

邻里“售”,宣传破解海参滞销难题

海参也是惠屿村的重点养殖品种之一,每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但同样受疫情影响,面对企业停工、交通管制等,让海参养殖户们发了愁。

在滚动摸排时了解到这一困难情况后,“党建+”邻里中心第一时间协调村民帮助养殖户收获、分类海参,并向南埔镇党委、政府寻求帮助,协调车队、船队运往霞浦加工。同时,“党建+”邻里中心还多方协调各级新闻媒体的帮助,其中,人民日报、中新网、光明网、新华社、中国日报网等7家央级媒体进行了密集报道,加大了对惠屿海参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维度的社会合力,一时间“惠屿海参”成为当地“热词”,180多吨海参供不应求。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养殖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