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养殖户拿水葫芦来净化养殖污水
信息来源:aooqoo.com 时间: 2012-09-04 浏览次数:522
说起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眼下各地都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而杨花乡的养殖户们,则在全市推广的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的治污模式基础上,配套建设了一个“生物过滤池”,种上水葫芦,吸附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让养猪产生的污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你来感受一下,我们这里基本上没有臭味。”站在杨花乡大山村养殖户张善松家的养猪场旁,果然闻不到以往猪场散发出的臭味,而在猪场外,一个修建在池塘里的沉淀池格外醒目。
原来,张善松在当地已养猪3年多了,说起以前的情形,张善松说得很实在,并不讳言,他说,就因为养猪造成了污染的事,许多住在小溪下游的邻居跟他提意见,甚至发生争吵,“让我压力很大。”
在今年全市的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启动后,当地畜牧站工作人员上门来进行前期宣传,张善松决心按照要求进行治理,甚至要想办法把治理效果做得更好。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张善松开始请挖机、购水泥,开建沼气池、四级沉淀池。而除此之外,张善松还在杨花乡畜牧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利用四级沉淀池周围的空地,筑起了一口池塘,将四级沉淀池围在池塘中。
“我们又建议他在池塘里种一些水葫芦,尝试着让水葫芦变害为宝。”杨花乡党委委员汪建国介绍,水葫芦的根系特别发达,吸附能力强,能不断从水中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此前在昆明、武汉等地,也都有利用水葫芦治理水污染的先例,所以就建议他先进行尝试,但是同时要注意防治水葫芦,避免泛滥。”
而这样的尝试,随着水葫芦的迅速生长,开始有了效果。“从四级沉淀池流出的水还有些浑浊,但是经过了这个‘生物过滤池’的过滤之后,的确就清澈了许多。”当天,前往杨花乡进行检查的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区组副组长曾祥云表示,杨花乡的这种养殖污染治理模式的确是一种有益探索,而且效果还不错。不过他同时建议,在生物过滤池的排水口处,还可用铁丝网制成一个挡板,并在上面铺上细沙,“一方面利用细沙的过滤,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细沙、铁丝网的阻挡,防止水葫芦的种子随水外流。”
记者手记
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该如何更进一步地结合当地实际,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相信各地都对此有过思考。此次,杨花乡结合实际,探索了配套建设“生物过滤池”的治污方法,这种探索精神无疑值得肯定。
在当地建设的“生物过滤池”中,我们看到了水葫芦,当地希望利用水葫芦的吸附能力让其变害为宝。乍一听说,让我们颇有些震惊,毕竟,“水葫芦”的“恶名”由来已久,能否在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再进行利用?
当我们抛出问题时,当地显然已经进行过这方面的考虑,并表示,将通过前期进行小范围的尝试,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于当地而言,种水葫芦不是目的,利用水葫芦而发挥“生物过滤池”的作用,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场,我们看到了这个“生物过滤池”的效果。所以我相信,杨花乡的这种探索,也许能够为全市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养殖网证实,仅供您参考